【文/观察者网 山猫】
综合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海军“张保皋-Ⅲ”(即KSS-Ⅲ)型第二批次常规动力潜艇首艇今天(10月22日)在韩华海洋集团巨济工厂举行下水仪式,命名为“蒋英实”号,舷号SS-087。
该型潜艇按照其官标水面排水量,又曾被称作3600吨级潜艇,相比于KSS-Ⅲ第一批次“岛山安昌浩”级(3000吨)放大了600吨,艇体长度也从83米增加至89米。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该型潜艇在配备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的同时,还首次将铅酸电池更换为了锂电池,大幅增加了潜艇的水下续航时间,提高了生存能力。

下水仪式前夕、位于韩华海洋巨济造船厂船台上的“蒋英实”号 韩国中央日报
报道提到,“蒋英实”级的改进还包括战系设备和武器部分:此前建造的3艘“岛山安昌浩”级潜艇上,首次配备了6单元用于发射“玄武-Ⅳ-4”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管,“蒋英实”级则将其增加至了10单元;艇上的战斗指挥系统、声纳系统也均有升级,提高了目标探测和信息处理能力。基于此,潜艇的对陆打击能力得到了大幅加强,提升了针对如平壤等朝鲜境内重要目标进行突袭的能力。报道还表示,在朝鲜在不断加强海军实力,特别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曾明确表示推进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当下,“蒋英实”级潜艇将成为韩国军队未来构建水下杀伤链的核心战力。

“岛山安昌浩”级(上)与“蒋英实”级对比示意图

KSS-Ⅲ二批次导弹发射筒示意图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韩国军方于2005年起就开始规划KSS-Ⅲ型潜艇后续开发相关事宜,韩国国防采办计划局(DAPA)于2016年与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DSME,后被韩华收购成为现在的韩华海洋公司)签订KSS-Ⅲ第二批次的开发设计合同,2018年底完成基本设计。2019年10月11日,大宇海洋造船公司宣布获得KSS-Ⅲ二批次首艇建造合同,2021年8月13日首艇开始切割钢板,2023年3月30日在位于庆尚南道的大宇造船工厂开始铺设艇体龙骨,预计将再2027年完工移交海军。与前型“岛山安昌浩”级一样,“蒋英实”级计划数量也为3艘,目前二号艇去年7月12日铺设了艇体龙骨,预计2028年交付,三号艇则预计在2031年交付。

2023年3月30日,KSS-Ⅲ二批次首艇铺设艇体龙骨
此次作为新型潜艇命名来源的,是李氏朝鲜初期著名的工匠和发明家蒋英实,尽管蒋英实其本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但韩国国内的基本共识认定其出生于14世纪末(1385-1390年),主要活动时期则在15世纪上半叶。据记载,蒋英时早期在庆尚道东莱郡担任地方官员,因大旱年间修造水利解决旱灾,被举荐给朝鲜世宗李祹而召入汉阳(今首尔),还被与其他几人一起派往明朝学习天文仪器技术。1991年起由韩国工业技术振兴协会和《每日经济新闻》设立的韩国工业技术奖就被命名为“IR52蒋英实奖”。关于蒋英实的出身,在韩国也有多种不同说法,根据《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等记载,其父是来自中国元末时代苏州或者杭州一带的地方官员,另一方面,韩国牙山蒋氏宗亲会则主张其为牙山蒋氏始祖蒋壻(原北宋将领,北宋灭亡后移居朝鲜)之九世孙,不过这一基于家谱记录和其他推测的主张则尚未被学术界认可。

(资料图)位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中央图书馆前的蒋英实塑像
此外,“蒋英实”号标志着韩国海军潜艇的命名规则再次发生了变化。1990年代初,韩国海军基于德国209型的首型柴电常规潜艇KSS-Ⅰ型被命名为“张保皋”级,同级9艘艇均以新罗、高丽和朝鲜王朝历史上的水师和海军将领命名;从2000年代基于214型开发建造的9艘KSS-Ⅱ型“孙元一”级起,又开始以近代朝鲜抗日独立活动家命名,当中包括著名的抗日将领洪范图(SS-079)、刺杀日本高官将领闻名的安重根(SS-075)、尹奉吉(SS-077),而随后的“岛山安昌浩”级3艘也继续使用这一命名规则,艇名来自安昌浩(SS-083)、安武(SS-085)、申采浩(SS-086)三名名独立运动家。KSS-Ⅲ二批次首艇起初也曾有传闻称,将继续按照独立运动名人的规则命名,以1932年1月8日在东京樱田门投掷炸弹刺杀裕仁,随后被捕并在次年就义的韩国爱国团成员李奉昌命名,但随着尹锡悦担任总统时期,出于洪范图的苏联背景,导致了其半身塑像在韩国军校、国防部是否需要移除的争议,因此军方可能是为了避免卷入政治争议,选择停用了近代人物的命名方式,最终选用了如今的蒋英实。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