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俞孔坚坠机身亡:沉痛哀悼,向他的家属致诚挚慰问

来源:北京青年报

9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著名的中国建筑师俞孔坚昨天在巴西发生的一起飞机坠毁事故中不幸去世,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郭嘉昆对此表示,我们对俞孔坚教授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他的家属致诚挚慰问。中国驻巴西使馆将继续协助善后。(北青报记者 熊颖琪)

相关新闻:

北大坠机遇难教授俞孔坚原计划本月末在广州参加活动 同事:遗体还未回国(红星新闻)

当地时间9月23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据了解,俞孔坚此行是为了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

2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俞孔坚所创办的“土人设计”设计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俞孔坚教授的遗体目前还未回国,而“土人设计”的同事们也都处于非常悲伤的情绪中,后续会有悼念活动,相关消息也会发布。

所创办设计机构网站已变成黑白

同事表示将举行悼念活动

25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网站上看到,“俞孔坚教授获2023奥伯兰德奖”的消息仍在醒目位置。消息介绍,两年一度的奥伯兰德奖关注“具有非凡才华、创造力和勇气,富有远见,并完成大量城乡环境建成作品”的设计师。俞孔坚教授表示,他计划将个人所获的奖金全部捐给北京大学,奖励和资助“海绵城市”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适应的“海绵地球”行动。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网站介绍,俞孔坚教授1963年4月出生于浙江金华。1980年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致力于园林设计人才培养。1992年赴美深造,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SWA集团从事设计实践。1997年,他毅然归国,投身祖国教育与科研事业,受聘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归国后, 他先后牵头创立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办《景观设计学》期刊。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俞孔坚还创办了国家甲级设计机构“土人设计”。该机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得知俞孔坚在巴西遇难的消息后,大家都非常难过,“目前俞孔坚老师的遗体还未回国,后续将有悼念活动的话也将对外发布相关信息。”记者注意到,“土人设计”的官网也已变成黑白。

王先生是北京林业大学1987级学生,俞孔坚曾是他的老师,“那个阶段俞老师还是处于继续学习的状态,并且在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后来他也去了国外。我早早就转行了,但是我的很多同班同学继续从事建筑景观设计行业,对他还是很尊敬和佩服的。”

据了解,俞孔坚获得业内的认可,也因为他此前较早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据“土人设计”官网介绍,从1997年开始,俞孔坚及其团队就开始将城市水系统作为研究重点,继而用“海绵”概念来比喻自然系统的洪涝调节能力,指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

原计划本月末参加国内活动

北大两学院发文悼念

据巴西当地媒体报道,在此次事故中失事的飞机是塞斯纳175飞机,是一种单引擎四座小型飞机,其注册号为PT-BAN,制造于1958年。今年曾在巴西旅游的刘女士25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巴西境内地形比较多样,很多地方都需要搭乘类似的小型飞机才能抵达,“我一个月前还搭乘了同型号飞机,现在想想也挺后怕。”刘女士说。

在北京从事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李先生曾经多次和俞孔坚有过交流,“他在业内是比较受到大家尊敬的,也能看出来他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李先生说,俞孔坚的微信朋友圈平时分享的内容也多是和建筑景观设计相关的内容。

广州一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教授25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也曾和俞孔坚在会议上有过交流,而按照原来的计划,本月末俞孔坚还会出席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的一场活动。

25日上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发文沉痛悼念俞孔坚教授,同时,学院网站也已变成黑白。文中称,俞孔坚教授的离去,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景观设计领域的巨大遗憾。谨向俞孔坚教授的家属致以最诚挚的慰问,对俞孔坚教授表示最沉痛的悼念,永远深切怀念俞孔坚教授。

此外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表示,俞孔坚教授告别仪式的具体时间与形式,将充分尊重家属意愿,另行通知。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编辑 张寻

审核 王光东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上一篇:天天学习|石榴花开幸福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