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虹 - 7 无人机续航达 24 小时,新型涡扇发动机攻克隐身难题

2025 年 9 月 16 日,新疆马兰试验基地的跑道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制的 “彩虹 - 7” 隐身无人机在晨光中完成了长达 24 小时的持续飞行测试。当无人机平稳着陆时,项目总师李总在地面指控方舱里松开了紧握的拳头,这个平均年龄仅 33 岁的研发团队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国产隐身无人机续航能力的跨越式突破 —— 较此前 16 小时的纪录提升 50%,标志着我国在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此次测试的核心突破在于新型涡扇发动机的成功装机应用。据项目总指挥曹总介绍,这款发动机采用了第四代单晶合金 DD13 涡轮叶片,耐温性能达 1280℃,配合 3D 打印燃烧室技术,推重比提升至 8.5,油耗较原型机降低 20%。在马兰基地的极限环境测试中,发动机在 - 30℃至 45℃的气温波动下持续稳定运行,特别是在模拟高原低空缺氧环境的科目中,仍保持 0.5 马赫的巡航速度,验证了其复杂工况适应性。研发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石墨烯涂层减少气流阻力,配合短程复合材料进气道设计,使发动机进气效率提升 15%,完美解决了隐身飞翼布局与动力性能的矛盾。

回溯中国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发展历程,此次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2004 年彩虹 - 1 无人机首飞时,我国无人机仍依赖活塞发动机,续航仅 8 小时;2015 年彩虹 - 5 采用重油活塞发动机将续航延长至 40 小时,但无法满足隐身高速需求。彩虹 - 7 作为我国首款隐身飞翼无人机,2018 年首次亮相时因发动机依赖进口备受质疑,彼时原型机采用的乌克兰 AI-222-25F 发动机不仅推力不足,且在高空巡航时油耗激增。俄乌冲突中,俄军 “猎户座” 无人机因发动机可靠性问题多次失事的教训,更凸显了动力系统自主化的迫切性。2023 年,航发动力攻关的国产涡扇发动机通过军方认证,其高温合金自给率达 90%,单晶叶片良品率 85%,为彩虹 - 7 的升级奠定了基础。

性能跃升带来的战术价值尤为显著。24 小时续航与 1.1 万公里航程的组合,使彩虹 - 7 可覆盖第二岛链内所有目标区域,配合 3 吨载弹量,能携带鹰击 - 21E 高超音速导弹执行远洋反航母任务。在 9 月 16 日的测试中,无人机完成了模拟侦察、电子干扰、武器投放的全流程任务,其合成孔径雷达在 1.6 万米高度对移动目标的识别精度达 0.5 米级。军事专家指出,这种 “发现即打击” 的能力,将使我国在台海、南海等战略方向获得持续存在的空中力量,其作战效能相当于 3 架传统非隐身无人机。

与国际同类装备相比,彩虹 - 7 的性价比优势明显。美国 RQ-180 无人机虽航程达 2 万公里,但从未公开亮相且造价高昂;俄罗斯 “S-70” 无人机续航仅 10 小时,仍处于测试阶段。而彩虹 - 7 采用脉动生产线后,单机成本控制在 1.2 亿美元,仅为 B-21 轰炸机的四分之一。更关键的是,其兼容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可实现 “15 分钟内满油满弹起飞”,这使我国成为首个掌握隐身无人机舰载弹射技术的国家。

研发过程中,团队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飞翼布局的气动设计曾导致无人机在跨音速阶段出现剧烈震颤,年轻工程师们在马兰基地连续 3 个月开展风洞试验,最终通过优化翼梢小翼解决问题;为平衡隐身与进气效率,进气道设计迭代了 23 版,仅模型测试就消耗 2 吨复合材料。“我们在 - 40℃的寒夜中测试发动机启动,在沙尘暴里校准传感器,就是为了让每一个数据都经得住实战检验。” 参与测试的工程师王磊说。

目前,彩虹 - 7 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下一步将开展海上弹射测试。曹总指挥透露,团队正开发更先进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目标是将续航提升至 36 小时,同时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这款凝聚着中国航天人智慧的无人机,不仅成为国防安全的新屏障,更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 其动力技术已延伸至民用领域,为高空消防、气象监测等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引用来源:

腾讯新闻《航程近 1.1 万公里,可挂两枚鹰击 - 21E 高超弹,彩虹 - 7 强的有点过分》(2024 年 11 月 12 日)

《给歼 - 10 歼 - 16 打前锋:揭秘中国彩虹 - 7 隐身无人机空战革命》(2025 年 5 月 25 日)

《国产新型隐身无人战机彩虹 - 7,厉害在哪里?》(2025 年 9 月 4 日)

科大烽火《还要啥轰 - 20,彩虹 - 7 隐身突防洲际轰炸,能发射高超音速导弹》(2024 年 11 月 12 日)

抖音百科《彩虹无人机 (航天彩虹公司研制的无人机系列)》(2025 年 9 月 20 日)

网易手机网《海外谈中国:马兰秘密基地出现 “折线飞翼” 无人机 引发高度关注》(2025 年 9 月 19 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技十一院彩虹 - 7 无人机研制侧记》(2024 年 12 月 27 日)

新质知识学习 2025《航发动力:高温合金突破与 WS 系列量产驱动长期增长》(2025 年 7 月 14 日)

特别声明:本文转自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