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盛硅业陷增收不增利,宁波首富的新能源野心受挫?

来源 预见能源

作者 | 杨锐 柯阳明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2024年的光伏行业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产业景气度急转直下。虽然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再创新高,但供需错配导致“增量不增利”,企业利润集体滑坡。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断崖式下跌。

硅料价格年内下跌逾三成,硅片价格腰斩,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也分别下跌约二至三成,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众多光伏企业的财报呈现出净利润“腰斩”甚至“变负”的趋势,行业普遍进入大面积亏损状态。即便是头部企业,也在激烈的价格战中陷入“卷无可卷”的困境。

如硅料龙头协鑫科技2024年净利润亏损47.5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5.1亿元,损失惨重;同为硅料龙头的大全能源2024年净利润亏损27.18亿元,同比下滑147.17%。(详情可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75.18亿!两家硅料龙头预告出现巨幅亏损》

但在这场寒潮中,有一家企业却以17.40亿元的净利润,交出了一份逆势而上的答卷——合盛硅业,尽管这一业绩较上年下滑约三成,但能在亏损潮中保持盈余已殊为不易。毕竟,其他硅料企业在2024年无一例外地全线亏损。

此外,在别的企业艰难自保、放缓扩张、争相减亏时,合盛硅业不仅没有陷入亏损,更是在持续派发高比例红利,保持强劲的现金流与行业领先的毛利率。这种“别人过冬它生火”的景象,不禁令人好奇。

数据显示,自2017年上市以来,合盛硅业不仅从未发生年度亏损,甚至在公开财报中未出现任何一个季度的单季亏损记录。更进一步,追溯到2013年,其在上市前四年的盈利记录也始终保持“零亏损”。

合盛硅业最早起家于浙江宁波,其掌舵者罗立国1956年出生于浙江慈溪长河镇,这个素有“草帽之乡”之称的地方也成就了他“草帽大王”的美誉。随后,罗立国辗转房地产,最终选择了硅基材料领域,变身“硅基材料大王”。

作为工业硅龙头厂商,合盛硅业一直有着打通硅基全产业链的野心,且凭借掌握上游工业硅供应的优势,对进军多晶硅环节充满了自信。

早在2008、2009年,协鑫科技、特变电工切入多晶硅环节时,合盛硅业也随之建成了2000吨/年产能。但因未能挺住那波周期冲击,生产的多晶硅亏损,合盛的多晶硅产线运行5年后于2014年直接关停。第一次延伸到多晶硅受挫后,合盛硅业并未就此气馁。

此后,凭借合盛硅业在资本市场的高光表现,罗立国家族的财富水涨船高。2021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显示,罗立国家族以1372亿元,排名第20名,成为宁波首富。

登临宁波首富的第二年,罗立国决定再次进军多晶硅。

2022年、2023年,合盛硅业先后开工甘泉堡中部合盛和鄯善东部合盛两个20万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351.31亿元(甘泉堡项目175.00亿元、鄯善项目176.31亿元)。

对于搞好多晶硅,当时的罗立国充满了自信。他说: “(前年)多晶硅价格一下子卖到30万元/吨,这个太可怕了。即使1吨赚1万元,40万吨也是40亿元,所以我说它能干。”“现在(多晶硅)市场上差的卖15万元/吨,好的卖18万元/吨。我要求不高,等年底我们产品出来,卖10万元/吨就行,搞不好到明年可能就(每吨)七八万元。即使卖七八万,我们还能赚。我一条线10万吨,人家一条线1万吨,我的运行成本比它便宜1万-2万元/吨,它关门我还可以撑着,是这么计算的。

罗立国还表示,2023年“年底多晶硅达产有40万吨。目前全国最大的当属通威,为35万吨。虽然通威后续也在增产,但今年无法达产。因此,等到明年一季度,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我们多晶硅产能是最大的。”

“拳打通威,脚踩协鑫”,彼时合盛硅业的目标是硅料产能全球第一“宝座”。

然而,光伏行业新的周期风暴,迅速击垮了罗立国的雄心。

事实上,虽然2024年的年报让合盛硅业成为了内卷中为数不多“稳健经营”的赢家,但仔细分析之下,其依旧隐藏着众多风险。

首先是,盈利增长下降。

虽然2024年营收创下历史新高,但受硅产业链供需阶段性错配,价格下跌影响,合盛硅业归母净利润走势却与营收背离,同比下降33.64%。今年一季度,公司更是出现营收、利润双降局面,其归母净利润同比“腰斩”。

具体而言,工业硅板块,受供需关系阶段性错配矛盾影响,2024年工业硅价格整体承压下行。据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数据,553#金属硅价格为11090元/吨, 相比2024年1月1日价格下跌4030 元/吨, 跌幅达26.7%; 公司工业硅2024年销售均价也同比下跌16.4%。 

值得注意的是,合盛硅业已连续3年出现增收降利的情形,且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30%。

其次,近年来不断“跑马圈地”的合盛硅业,其部分光伏项目进展正在减缓。

作为工业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扩张覆盖两大板块,分别为上游硅基材料领域、下游光伏产业链。公司的光伏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即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覆盖多晶硅、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等产品。

据悉,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包含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下称“中部合盛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仅上述3个项目的预算就高达约405亿元。

事实上,除中部合盛多晶硅项目外,合盛硅业还投资建设了东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下称“东部合盛多晶硅项目”),两个多晶硅项目总投资超351亿元。

其中,中部合盛多晶硅项目分为两期完成,2024年1月,该项目第一条10万吨生产线实现量产。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原定于2023年8月投产的中部合盛多晶硅项目,其上市时间已多次推迟。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作为光伏硅料领域的“新手”,合盛硅业项目扩张频频。据世纪新能源网报道,从2021年到2023年,合盛硅业公布的扩张项目合计11个,投资总额超过805亿元。

此外,从财务费用上看,随着公司扩张步伐加快,财务费用显著上升。2024年,合盛硅业的财务费用同比增长超过44%,达到约11.5亿元,主要源于利息支出增加和汇兑损失扩大,而高额的财务费用侵蚀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会增加财务杠杆风险。

2024年底,合盛硅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3.83%,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今年一季度,合盛硅业拥有货币资金21.66亿元,但其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却高达158.36亿元,资金缺口超百亿元。

为缓解资金链紧张,合盛硅业也积极融资。2月11日,合盛硅业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进行融资,发行规模预计不超过40亿元,目的是用于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3月,子公司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获9亿元增资。

市场风云变幻,倘若2025年硅料行业没有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合盛硅业2025年还能否保持盈利的神话,还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